新聞中心
News Center環境激素對人類的毒害非常大,首先它會損害人的生殖機能,導致人體生殖異常,一個顯著的后果就是造成人類男性“雌性化”。環境激素等工業污染正使男性精子數量日益減少,早在 1992 年丹麥研究人員就報告,在短短 50 年內,人類男性的平均精子數幾乎減少了一半:1940 年1毫升精液中含 1.13 億個,而 1990年則減少到 6600 萬個。其他許多國家也做過類似研究,法國1945年出生的男性在30歲時1毫升精液中精子數平均為1.2億個,1962年出生的男性30歲時則為5100萬。前些年日本的調查發現,30-35歲的日本男子1毫升精液中精子數平均為8400萬個,而20歲左右的男子只有4600萬個。據有關報道,中國成年男性的精液質量也正以每年1%的速度下降。1毫升精液所含的精子數低于 2000 萬個以下便可能導致男性不育,400 萬以下便是*的男性不育癥。有人驚呼:照此速度發展下去,不出 21 世紀,*便會面臨斷子絕孫的危險!在環境激素面前,女性也存在月經失調、子宮內膜增生等生殖系統被損害的問題。一些調查還表明,環境激素引起了女性的性早熟。例如在美國,48.3%的黑人女孩和14.7%的白人女孩在8歲以前就開始月經初潮,而我國部分城市的調查也顯示女孩月經初潮由20年前的14歲左右提前到現在的10歲左右。
環境激素還可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并誘發腫瘤,例如多氯聯苯(常存在于電器中)可顯著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。現今在一些貧窮的發展中國家里,普通傳染病已成為奪人性命的zui大殺手,這有可能是這些國家的人長期暴露于頻繁使用的農藥中,這些農藥降低了人的免疫力。還有很多研究結果表明,前列腺癌、生殖器癌以及乳腺癌等的發生或多或少都與環境激素有關。
神經系統也會受到環境激素的損害,這進而會影響到人的心情、記憶力、學習能力等,表現為行為異常、注意力分散。近幾十年來,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暴力犯罪增加迅猛,一些人從社會學、心理學、犯罪學方面加以分析,都有其道理,但近年來有證據表明環境激素污染可能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zui顯而易見的是犯罪率的上升勢頭與環境(激素)的污染程度成正比。